先锋文汇小贴士:两会时间 写作时这些很重要
又到两会时间,各位“笔杆子”是不是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写起来了?《先锋文汇》推出两会小贴士,一些规范说法、标准表达,先给大家提个醒。
1. 两会的表述及缩写
2022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简称“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简称“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文章写作中,两会的届、次,不要写错。
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名称中“×届”“×次”的位置不同,“届”在前,“次”在后,不要写错。“×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全国政协×届×次会议”。
2.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责权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涉及人大代表时,使用“履行职责”或“行使权力”,不使用“参政议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协委员两会期间是“参政议政”。
全国人大代表提的是“议案”;两会期间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而全国政协委员提的是“提案”,两会期间是“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同时进行活动,可并称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3. 部分需要注意的国家机关名称
“和”和“与”。国务院机构中有的机构所主管的工作包括多方面内容,全称中用“和”字连接,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中则不用加“和”字,如“发展改革委或发改委”“劳动保障部”“人口计生委”。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名称中,则用“与”字连接,如“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等。
“监督管理”和“监管”。国务院机构中部分单位名称中明示有监管职能,但表述也有相同,需注意区分。如“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使用的是“监督管理”,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用的是“监管”。
“法律委员会”与“法工委”。法律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之一,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其负责人称“主任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下设机构、办事机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简称“法工委”,其负责人称“主任”。
4. 人员称呼及规范
代表、委员称呼:两会期间,对参会代表、委员,一般不称其职务,应尽量使用“代表”“委员”身份,即“××代表”“××委员”。同时,不使用“普通代表”“普通委员”等有违代表、委员平等精神的称呼,不使用“父母官”等缺乏法治精神的称谓。
易忽略的职务称呼:
各地各级检察院的首长称检察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不要写成“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
国务院机构中审计署的首长职务为审计长,不能写为“审计署署长”;
海关总署署长,不能写为海关总署关长;
人大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不能写为人大主任。
5. 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不能随意简称或略称为“政府报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不能写成“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
6. 权利和权力的用法
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的是政治上或职责范围内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是需要依法行使和加以约束的。
人大代表所担负的职责是依法赋予的,因此所行使的是人民代表的“权力”,而不要写成“权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行使的和约束的也都是具有支配力的“权力”;“权力”可构成“权力机关”“权力部门”等词组,“权利”则不能。
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以义务相对,是需要保障的。如“天赋人权”“维权”“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指的都是权利。
7. 其它规范用法
“共商国是”不要写作“共商国事”。国是,指国家的重大政策,并不是一般的国事。
同一届、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的“界别”不要写为“届别”。“届”是从时间上说的,如“本届会议”,“界”则是针对委员的工作领域分类而言,如“各界别政协委员”。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分布各地,有的居住在北京,其会聚北京开会,不宜称“进京”,“代表委员到会前”不宜写作“代表委员进京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