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国际登陆学习心得

知民、亲民、为民 让民生幸福可感可及可依-凯发国际登陆

浙江省衢江区浮石街道办事处 张宁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为新时代民生工作锚定了新航向。民生工作关乎群众冷暖、连着民心向背。广大党员干部当将“知民、亲民、为民”之情融入血脉、付诸实践,让民生幸福从“纸上承诺”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真正实现时时可感、处处可及、事事可依。

以“察实情”深植知民之心,让民生幸福时时可感。知民是把群众事当成自己事的同频共鸣,更是找准民生脉搏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想真正知民之所思所想所盼,就不能浮于表面“走访打卡”,而是要沉下心来“解剖麻雀”,因为察实情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与群众心贴心的过程。干部能够叫出村里乡亲的名字、能够记得低保户的用药清单、能够清楚社区住户的各家心愿,群众自然能从这些细节中感知到“被重视”“被牵挂”。广大党员干部当带着问题意识走进田间地头、车间厂矿、社区楼栋,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中听真话、暖民心,既要从一言一语中摸清民情底数,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民生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真正把“察实情”作为知民的起点,用最质朴的言语、最躬身的姿态、最暖心的关怀拉近彼此距离,让幸福的暖意渗透在日常点滴。

以“解难题”彰显亲民之姿,让民生幸福处处可及。亲民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标语”,而是处处躬行、落到实处的“雪中送炭”。回眸过往,无论是带着药箱下乡义诊、四处奔走筹款建学校的孔繁森,还是立下“修渠引水”的誓言坚持不懈干了三十多年的黄大发,无论是扎根云南华坪数十年解开山区家庭“因贫失学”难题的张桂梅,还是用实干和科技帮助群众摆脱贫困的李保国……这种“解难题”的担当,正是亲民最生动的体现。正所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广大党员干部当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始终以“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实干姿态,以“马上就办”的落实行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在政务大厅一次就能办好事、在乡村集市就能买到平价农资、在故土扎根也能走上致富路,真正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追求书写担当答卷,让亲民的温度触手可及、让幸福的场景处处可见。

以“谋长远”夯实为民之基,让民生幸福事事可依。为民不是满足于“一时成效”,而是着眼于长远的“久久为功”。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年群体对一餐热饭的期待,还是外送骑手、网约司机对暖心驿站的需求,无论是偏远地区的群众希望优质教育资源更均衡的渴盼,还是青年创业者呼唤更多技能培训机会、更多资源扶持的心声……既解当下之忧,更问民心所向,是不断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务实行动,更是肩上的责任使命。这种“谋长远”的作为,是为民初心的深层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既要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请群众担任主考官和裁判员,以此评估民生工作成效几何,更要让群众看到“养老有保障、就业有门路、环境有改善”等承诺持续落地,让大家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感受到“有依靠、不慌张”,真正让为民服务的过程成为暖民心、聚民心的生动实践。

发布人:12371网友480crr 发布时间:2025-8-13 09:31 阅读人次:265

初审:易晗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共产党员网 凯发国际登陆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