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乡册外村与云南省富宁县者桑乡百民村交界的晒谷场上已热闹起来,两地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在板凳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林下经济项目。一年前,村民们还为林地界线争得脸红脖子粗,现在大家伙平心静气坐在晒谷场共商发展。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乡与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谷拉乡、者桑乡3个乡镇毗邻,村民祖祖辈辈隔山而居,却因分属两省(区)成了“鸡犬相闻,办事跨省”的特殊群体。山场界线不清、林地权属模糊,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让两地村民没少红过脸。“过去为了一片林子,两边村民能争执好几天,调解起来要跑遍两地乡镇,折腾三四天是常事。”泮水乡册外村党支部书记回忆道。转机出现在2024年,右江区依托“右江好邻里,壮乡睦族群”党建品牌,推行“跨省好邻里”议事机制,让这些“跨省难题”有了新解法。
“山场是庄稼人的命根子,界线不清,种地心里都不踏实!”册外村农户黄常海的话道出了跨省(区)接边村村民的共同焦虑。先前他与云南省百民村农户黄显众因山界问题争闹近6年,两村组长多次上山核查,却因山地地形复杂、历史标记模糊,始终未能达成一致。去年6月在“跨省好邻里”议事会上,两地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等议事会成员商议决定沿争议山场步行3公里实地勘察寻求解决办法,当发现涧分岔处天然形成的“v”形缺口时,在尊重地理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山脉分水岭为基线,顺水流方向划界”的划分协议,最终双方农户当场同意签字确认,一场争闹多年的山林矛盾圆满解决。以前解决问题靠隔山吵架,现在靠围坐商议,渐渐成了接边村村民的共同心声……
跨省(区)议事的成功,离不开两地党组织的精心组织。通过由跨省(区)联合党组织牵头成立党群议事会,接边村党组织书记轮流担任议事召集人,村民小组长、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等组成议事会成员,结合议事内容邀请律师、教师及派出所民警等参与议事。围绕矛盾纠纷、农村建设等6大类急难愁盼问题面对面开展讨论,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形成完善化解对策。
不单是解决矛盾纠纷,“跨省好邻里”机制也让接边地区的产业振兴有了新气象。八角一直都是桂滇两地共同种植的特色产业,因分散经营、各自为战,农户们常常被中间商压价,产业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去年8月在联合议事会的推动下,两地采取整合八角种植资源,共建香料交易集散中心,配备标准化仓储设施和精深加工生产线等方式,形成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条,有效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八角产业整体效益,带动接边地区八角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15%。
目前,右江区与富宁县已召开议事会16场,累计化解山界纠纷、产业协作等跨省(区)难题44件。“从每月都要调解的山界纠纷,到现在议事会上更多地讨论产业协作和村屯建设,两地边民的心越贴越近了。”右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说。
山风拂过桂滇交界,曾经“各管一段”的接边地带,如今正成为“共护一山、共兴一业”的和谐连心带。“跨省好邻里”议事机制的推行,不仅破解了接边治理难题,更让产业有了发展双赢,村民有了更多笑脸。
共产党员网 凯发国际登陆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