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国际登陆学习心得

聆听光影寄语 做赓续文化的“传承者”-凯发国际登陆

浙江省龙游县湖镇镇人民政府 徐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八位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回信,深情勉励他们继续发挥光影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激发时代共鸣。这封回信不仅是一份亲切的问候,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号召,蕴含着对中华文脉延续的深情嘱托,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高度关切。文艺是时代精神的镜子,文化是民族前行的根脉。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从回信中深刻领会精神指引,汲取思想力量,坚定文化自觉,勇担使命职责,争做中华文化的接力者、守望者与弘扬者,在新的历史坐标中写下时代注脚。

溯源如镜水,润心为传灯——做中华文脉的接力者。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却能穿石成渊;文明如灯,照亮前路,也温暖心灵。从甲骨文的第一刀刻起,从诗经楚辞的第一字吟唱起,中华文化便在历史长河中奔涌向前。悠悠五千载,灿烂的文脉不仅涵养了民族性格,更凝聚了精神血脉。华夏文明既是历史的遗产,也是当代的根魂,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民族得以延续不衰的深厚底气。如今,站在新的时代节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更强烈的文化担当继续擎起文明的火炬,把传承的接力棒紧紧握在手中,自觉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文化滋养,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将之转化为理想信念的滋养、为政为民的智慧、攻坚克难的力量。要推动文艺工作和群众生活更紧密结合,让文化甘露润泽百姓心田。传文脉、续根基、扬国风,不断拓宽文化之根的生命力,让华夏文明在新时代绽放永恒光芒。

敬护如藏玉,护道似焚香——做文化瑰宝的守望者。文化的价值,往往深藏在厚重岁月中。那些沉默的文物、老去的戏台、泛黄的剧本,皆是岁月留下的回响,是国家记忆的印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文化遗产,不只是过往的痕迹,更是未来的参照。保护文化瑰宝,既是责任担当,也是历史使命。回望那些在银幕上熠熠生辉的艺术经典,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巧的娴熟、情感的真挚,更是时代精神的跃动、民族精神的沉淀。正因有一代代电影人甘坐冷板凳、甘为孺子牛,才有了中华文艺在世界舞台上的绚烂花开。每一帧画面、每一段旋律,都是对民族精神的呼应和传唱。党员干部要以如玉之心守护文化之根,守住初心、珍视传统、敬畏文化,以专业的眼光挖掘价值,以创新的方式延续生命,避免传统在喧嚣中被消解、在冷落中被遗忘。要善用科技手段,让“非遗”活起来、“老物”新生,赋予传统文化更多与时代对话的可能。文化之根不护则枯,精神之魂不续则散,唯有敬之、惜之、护之,方能让文化瑰宝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共振如乐章,远播似天籁——做时代精神的弘扬者。文化的生命,不止于传承与守护,更在于创造与传播。正如电影所承载的不仅是光影技艺的结晶,更是民族精神的艺术展现。文明的魅力,在于讲述;文化的价值,在于共鸣。用影像讲故事、用艺术传情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历史长河中,我们曾以丝绸之路连接东西,以遣唐使开启交流,以中华智慧影响世界;当今时代,我们更应以文化互鉴推动共融,以人文精神启发世界。文艺作品要坚持人民立场、服务时代大局,把人民的情感、民族的声音、国家的价值观凝结在每一个角色里、每一幕镜头中,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面对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传播主流价值、传递精神力量,善于打造符合时代语境、富有中国气派的文化作品,让中华文化走得稳、走得远,在世界文化海洋中行稳致远,让世界看见中国形象、聆听中国声音、理解中国智慧,共鸣于文化之同,同行于未来之路。

发布人:12371网友uscte6 发布时间:2025-7-12 21:14 阅读人次:927

初审:雨霖林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共产党员网 凯发国际登陆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